大师课·半月谈 | 董海珠&李世卫:“叠艺”钢琴二重奏系列

发布日期:2025-03-15点击:

一、大师课

3月13日下午,我们学术前沿系列课程——“大师课·半月谈”第七期特邀上海必赢bwin官方网站“叠艺”钢琴二重奏组合的董海珠和李世卫两位专家莅临音乐厅开展《钢琴二重奏在演奏教学中的运用》主题讲座,必赢bwin官方网站副院长詹艺虹教授主持,我们师生共同聆听。

1.《巴蜀之画》——触键与泛音的奥秘

第一组学生演奏完《巴蜀之画》后,董老师为大家解读了这首作品的内涵。李老师则从技术层面进行指导。董老师补充道,中国作品追求朦胧的和声效果,泛音的运用是关键。只有掌握好泛音,才能让音与音之间真正“连”起来,展现中国钢琴音乐的特有韵味。

2.《平湖秋月》——诗意与呼吸的融合

《平湖秋月》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李老师建议演奏时调整气息和力度,并结合踏板的使用,以增强音乐的层次感。董老师则分段,从触键到踏板,循序渐进地调整演奏技巧。经过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两位学生最终将《平湖秋月》的静谧与悠远更好地呈现出来。

3.《阳关三叠》 ——对话的艺术

第三组学生演奏的是双钢琴作品《阳关三叠》。李老师指出,学生在演奏时缺乏互动,导致音乐的情感表达不够充分。董老师则从作品内涵入手,她强调,演奏时要从容不迫,不能急于进入节奏。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演奏渐入佳境,将作品中的情感层层递进。

4.《渔舟唱晚》——细节决定成败

最后一组学生演奏的是《渔舟唱晚》。董老师在细节上给出建议:旋律部分需更加柔和,呼吸要均匀。李老师则从踏板的使用入手,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踏板延续音响效果,增强音乐的立体感。经过两位老师的指导,学生们的演奏更加细腻,音乐效果更上一层楼。

二、音乐会

3月14日晚,国内知名钢琴二重奏组合“叠艺”的董海珠、李世卫携手上海必赢bwin官方网站学生陈烜龙、洪振耀、董炫灵、刘睍飞与我们学生钟婉仪、初鼎炆、罗祉伊、何欣桐、李佳妮、张妤萱、何颖、李昕怡于必赢bwin官方网站音乐厅,以“东西话琴音,传承语当代”为主题,用双钢琴与四手联弹的多元形式,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

音乐会上半场由董海珠与李世卫带来的双钢琴版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这个版本是莱茵伯格与雷格尔联手改编的恢弘之作, 叠艺组合用双钢琴的对话以及30段的变奏如星辰流转,重现了巴洛克时代的理性之美与浪漫重构。

由上海必赢bwin官方网站与我们学生合作演出的《巴蜀之画》点燃下半场,空谷晨歌、阿坝夜会,谱例上的川蜀风情由四手联弹轻叩心扉;当《春舞》的西域旋律遇上双钢琴的炽热张力,春风化雨,万物生长;耳熟能详的江南小调在双钢琴间流转,《茉莉花变奏曲》焕发出先锋色彩,《沂蒙山小调幻想曲》更是将熟悉的旋律以复调、爵士等现代激发重组,赋予民歌以国际化的表达;从《平湖秋月》的岭南柔美,到《阳关三叠》的离别愁绪,再到《渔舟唱晚》的烟波暮色,以四手联弹双钢琴的形式,将中国音乐的诗意美学与西方技法深度融合。

最后压轴之作《十面埋伏》由“叠艺“组合重磅呈现,琵琶名曲在双钢琴的磅礴音浪中化身战场史诗,金戈铁马之声响彻厅堂,将音乐会推向高潮,琴键落下,掌声雷动。

三、心得感悟

1.钢琴教研室刘珂老师:当大师课与音乐会的帷幕缓缓落下,心中满是感动与感慨!感谢学院提供这么高水平、有意义的“钢琴二重奏”教研活动,这不仅是一次重要的教学成果展示,更是师生的一次自我成长与反思的契机。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与敬畏之心,陪伴学生们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同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让每一个热爱音乐的灵魂都能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2.2023级钟婉仪:两位教授深入教学演奏中的技术细节,如指法、踏板的使用、音色的控制等。引导我们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故事,启发我们如何在演奏中更好地传达音乐的内涵。通过这些细致的指导,我对这首曲目的内容理解、演奏技巧、音乐表达都更加深入,两位教授对两个钢琴声部都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奏方式更好的配合彼此。本次大师课中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学院能提供机会让我们增加舞台经验,拓展我们的音乐视野。

3.2024级硕士何颖、李昕怡:很荣幸能参与此次两位专家钢琴二重奏大师课,专家们首先为我们剖析了钢琴二重奏的独特魅力。在四手联弹中,两位演奏者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紧密协作的整体,每一个音符的弹奏、每一次节奏的把握,都需要彼此高度的默契与配合。这种对协作性的强调,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以往在演奏中忽视的细节。在表现中国韵味方面,我们有了全新的感悟。老师精心引导我们深入挖掘《渔舟唱晚》这首经典曲目的意境。从开篇那如湖面波光粼粼般宁静悠远的旋律,到中段渔民悠然自得的欢快节奏,再到结尾归舟唱晚的温馨画面,每一个段落都有着独特的情绪转变。为了更精准地呈现这种情绪变化,老师特别强调了弱音踏板的使用。在必要时大胆使用弱音踏板,能够巧妙地使音色产生细腻的变化,从而营造出更丰富的音乐层次和情感氛围。在搭档之间的配合上,老师也给予了我们宝贵的指导。除了音乐本身的协调,肢体上的配合同样重要。一个眼神的交汇、一次身体重心的移动,都能成为传递音乐情感和节奏信息的桥梁。通过这次大师课的学习,我们在演奏技巧、音乐理解和搭档协作等不同层面上都取得了的进步。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演奏产生深远的影响。

4.2023级罗祉伊:在参加本次四手联弹大师课后,我对这首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演奏技巧有了质的提升,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四手联弹演奏的独特魅力。两位教授以“中国古典音乐的诗画性”为切入点,带我们剖析了《平湖秋月》。如何将中国作品弹出中国韵味是如今演奏的最重要核心。我们领悟到作曲家如何用钢琴模仿古筝的“吟揉”与笛箫的“滑音”,将西湖秋夜的静谧空灵转化为流动的音符。在演奏时,我们需要营造出“水波映月”的意境,由此可见,该作品不可速度过快,触键上需要轻柔,在演奏时,不可过多保留演奏西方音乐的习惯,这也让我意识到演奏中国作品时“留白”与“气韵”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两位教授也深入教学了演奏中的技巧细节,如弱音踏板的使用、音色的控制等。这次的大师课不禁让我们掌握了四手联弹的技术要领,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在此次大师课中,我受益匪浅,未来我也将继续精进技艺,在音乐中寻找文化血脉的共鸣。

5.2022级初鼎炆:今天两位专家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收获更多的是在理念方面的改变。两位专家在课程中提到,作为一首中国作品,要弹出中国作品的效果,而不是“像”中国作品,一字之差是触键上的不同,音色选择上的不同等等。专家在课程中提到,演奏时我们不应保留或减少西方音乐的习惯去演奏此作品,即使作曲家按照西方技法来作曲。演奏时,应该学会打破原有的逻辑重音、连线、强弱等等。今天的课程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特别是在合作演奏当中的配合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时刻要求自己从新角度审视音乐,更专业的理解与运用音乐。

6.2022级何欣桐:《平湖秋月》这首曲子,“平湖”很关键,在大师课上,我与学妹二人演奏时过于急躁,缺乏了“平湖”的感觉,这需要两个人步调放缓,呼吸一致。我作为高声部,歌曲开头的旋律部分由我演奏,教授说需要稳住速度,控制好音色,不能越弹越快,旋律要有呼吸。到了中段,旋律声部移到左手,高音声部的伴奏部分需要轻柔,触键要贴键弹,不能太颗粒,两位教授说到震音部分起到一个伴奏的作用,音量一定要小控制住。中段高低声部的交替尤其重要,两人的配合需要音色、音量、呼吸的协调,其中还有弱音踏板和延音踏板的使用技巧等等。四手联弹不仅是声部的叠加,更是心灵的和鸣,通过这次大师课,我受益匪浅,两个人要展现曲子的美,不仅要在触键、技巧上注意,还需要两人的默契、呼吸步调一致,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两人多练习多配合,共同理解《平湖秋月》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呈现出这首作品的魅力。

7.2022级李佳妮、2023级张妤萱: 通过本次大师课和音乐会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得以领略《阳关三叠》这一韵味悠长,意境深远作品连接古今的魅力。两位老师从整体速度切入,为我们徐徐铺开了一幅惜别友人,怅然愁郁,触景生情的画卷,该曲速度缓慢,且触键模仿古琴声音,营造出上升、扩散的音色,随着“三叠”之中每一叠的层层推进,将音乐由中国文人式的留白含蓄推向深厚宽广的离别之情,最后以余音绕梁的意境收束全曲。除此以外,老师们还讲解了双钢琴合奏中呼吸与配合的重要性,要求合作时增加眼神交流,曲中标注了无限延长的地方需注意留白。曲子极具中国文化的意蕴,在音色,乐句,合作上具有较高难度。

这场音乐会,是传统与现代的共鸣,更是中国钢琴艺术走向世界的铿锵足音。期待“叠艺”继续以双琴为笔,书写更多跨越时空的音乐传奇!


通讯员:袁鲲鹏 寇钰颜 高紫薇 王婷

审读人:夏佳玲 刘珂 詹艺虹